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些前、不怕牺性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可见长征精神是

A. 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B.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必胜信念、不怕牺牲的英雄气

D. 团结一致、抵抗外敌

 

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长征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些前、不怕牺性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可知,长征精神的内涵就是必胜信念、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故C符合题意;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属于长征的意义,故AB不合题意;抗日战争展现了团结一致、抵抗外敌的精神,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德在(纪念八一》中写道:“南昌首义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可见南昌起义的意义是

A. 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建立了农革命根据地

D.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查看答案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屈。材料中的时间和空间应是

A. 1924年1月,广州

B.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C. 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D. 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查看答案

“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北方的长辛店,唐山等地工人相罢工,工人阶级开始成为此次运动的主力。”这段话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6月5日

B. “上海工人举行工

C. “长辛店、唐山等地工人相工”

D. “工人阶级开始成为此次运动的主力

 

查看答案

据统计,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馆,如此集中地介绍回外的一种思想理论,这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当时“应是

A. (青年杂志》的创刊

B. 《新青年》由上海迁到北京

C.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五四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惨痛的教训使得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于是这些人

A. 进行了洋务运动

B. 开始了戊戌变法

C. 进行了辛亥革命

D.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