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其中三点即可)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一、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写出其起止时间及意义。

 

(1)商鞅。秦国。法家。 (2)内容:①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度量衡。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写出其中三点即可)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卫鞅”是指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卫国国君的后裔,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秦国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孝公”是指秦孝公,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其理论属于法家思想。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方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改革,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二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第二三四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秦王扫六合”是指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 祖冲之—《女史箴图》    B. 贾思勰—《齐民要术》

C. 司马迁—《史记》    D.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      )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查看答案

某校七年级(1)班的元姓同学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兴趣,在上网查询时发现历史上曾有将拓跋氏改为元姓的做法。请问这一改变发生在(       )

A. 秦始皇大一统时期

B. 商鞅变法时期

C. 汉武帝大一统时期

D.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

 

查看答案

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      )

A. 西晋灭亡的原因

B. 西晋统治时间短暂

C. 西晋社会的混乱

D. 西晋的民族矛盾

 

查看答案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有误的是(      )

①屏风上画有《洛神赋图》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纸质书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