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假如你研究华夏族主干的起源历史,准备选择实地考察,你首选的地方应该是 A. 长江...

假如你研究华夏族主干的起源历史,准备选择实地考察,你首选的地方应该是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青藏高原

D. 成都平原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研究华夏族的起源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炎帝、黄帝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考古发现,半坡人已经能够

A. 建造干栏式房屋

B. 种植粟

C. 铸造司母戊鼎

D. 使用甲骨文

 

查看答案

“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查看答案

近现代的欧洲经历了曲折与发展。

材料一  以下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人(示例除外),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影响。

示例:

人物:但丁;相关事件:文艺复兴;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材料二  欧洲主要国家钢材年均产量(单位:百万吨)

时间

英国

德国

法国

1875~1884

1.36

0.50

0.36

1885~1894

3.03

2.27

0.66

1895~1904

4.69

6.40

1.48

1905~1913

6.51

13.77

3.37

 

——数据整理自奇波拉《丰塔纳欧洲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说出欧洲主要国家1875~1913年钢材产量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经济和战略价值不大,于是德国要求扩展海外殖民地,争霸世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所学,说出这种状况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二战后,欧洲人认为,必须排斥超级大国因素,要从美苏的抵押品中解脱出来,并使自己以自主的面目居于欧陆中心位置。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改变相互的处境。德国总理阿登纳说:“超级大国可以漠视单独一个欧洲国家,但是一个统一起来的欧洲的声音,它们也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加以重视。”

——摘编自莫内《欧洲之父——莫内回忆录》

(4)依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欧洲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说出面对困境欧洲政治家提出的主张以及欧洲各国的做法。

材料五  以下是阿尔德伯特《欧洲史》的部分目录:

第五章:危机与文艺复兴(14~15世纪)

第六章:与世界会合(15~18世纪)

第七章:改革与专制主义(16~17世纪)

第八章:启蒙与自由思想(1700~1815年)

第九章:欧洲的现代化(19世纪)

第十章:走向自我毁灭(1900~1945年)

第十一章:从分裂到开放(1945~1985年)

(5)结合史实,说说对以上某章标题的认识。(示例除外)

示例:

第八章:17~18世纪启蒙运动宣传了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确立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原则。这章标题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文化教育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校都由国家兴办,教育由官府垄断。教师由官员兼任,世代世袭。规定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受教育者一般为贵族。

春秋时期,一些声望高隆的学术大师创办私学,他们多是独立的自由职业者。各国对私学的教学内容不加干预,教师根据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安排课程,如儒者宣扬仁义之学,法家传播刑名之术等。教育对象也有所变化,如孔子的弟子南宫敬叔等是贵族子弟,子贡出生在富商家庭,颜回却非常贫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

(1)依据材料一,比较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方面的不同。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张。

材料二  汉武帝建元五年,《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皆显博士(研究、传授“五经”的太学教师),而原先设立的传记、诸子等博士则历久不置,最后事实上归于废止。汉代大力兴办官学,鼓励发展私学和社会教育。两汉能够维持四百余年,特别是东汉乱而不亡,与长期的教育分不开。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2)依据材料二,说出汉武帝推行的政策。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推行这项政策的影响。

材料三 

 

时期

措施

具体内容

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章分为八个部分,强调“代圣贤立言”,不许自由发挥,严格规定体例和字数

大兴文字狱

凡不利于统治的文字、著述和言行,一概被斥为“悖逆”,罗织罪名,然后处以重刑。从康熙到乾隆的100多年里,大小案件有90多起

 

 

(3)将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两项措施的共同作用。

材料四  近代俄国和日本改革中的部分内容

 

俄国

日本

17世纪末,俄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与西欧相比差距明显。彼得一世下令设立算术学校,同时学习造船、航海和建筑等技术。西方科技书籍被大量译成俄文。1725年成立俄国科学院,对近代俄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系列条约,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明治天皇执政后,引进西方教育制度,确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设置了纺织、机械、冶金等课程,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输送了必要的人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4)依据材料四,概括俄国和日本教育改革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人们的饮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将上图中的序号填写横线上。

种植粟的是____;

种植稻的是____;

人们种植不同粮食作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

材料二  “胡饼”原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茴香等蔬果。

——摘编自曹文柱《中国社会通史》

(2)依据材料二,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明朝时,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传入我国,使南方闲置的丘陵、旱地和大量沙地得到利用。高产作物的引进是人口膨胀的重要因素。明末的粮食作物结构是水稻占70%,小麦占15%,谷子、高粱等合占15%。目前我国粮食作物按重要性排列是水稻、小麦、玉米、甘薯、谷子、高梁。

——摘编自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出与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概括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2007年,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其中外资持股5.8%。截至2018年6月,海外特许加盟企业6家,缅甸1家、日本2家、澳大利亚2家、加拿大1家。2018年春节期间,全聚德年夜饭走进美国、巴拿马,赢得赞誉。

(4)依据材料四,说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