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

A. 张骞

B. 董仲舒

C. 司马迁

D. 张仲景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张骞是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人物;选项C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选项D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措施。西汉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 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 他们都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的本色

C. 西汉国力还弱,还不能享受

D. 西汉奉行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 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人物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请问这二位人物分别是谁?并列举出他们在抗战过程中领导的著名战役的名称。

(2)日寇的疯狂进攻,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标志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从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侵华步伐,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揭开中华全民族抗战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艰难曲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请问:我们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历史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接受英国侵略者的全部要求,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了名字。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开始。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复兴之路》

材料三:201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的是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人民网

材料四: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1)材料一中“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是什么?“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开始”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为什么说“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3)结合所学,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我国同胞的数量达到多少?请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今天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材料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写出具体日期)?其意义何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