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人比喻“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是在说明...

有人比喻“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是在说明哪国对印度的掠夺(  )

A. 巴西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恒河、泰晤士河”可知,这句话是在说明英国对印度的掠夺。英国对印度的疯狂掠夺和剥削,获得了无数的财富和生产原料,被迅速投入到英国的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故B符合题意;巴西、美国、法国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世纪后期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这里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指的是(  )

A. 亲自耕种土地    B. 建立租地农场

C. 开设手工工场    D. 建立庄园经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魏晋时期,国家分裂,但经济有发展。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加上这一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路是谁最先开辟出来的?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除了物品交流,还有技艺和文化的交流,中国西传的技艺有什么?东来的技艺和文化又有什么?(据材料二各举两例即可)据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3)材料三中江南经济出现了什么情况?从材料三中归纳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不能照抄原文)

 

查看答案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摇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魏书》记载:魏主(孝文帝)下诏:夫土者,黄中之色,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祖,出于黄帝,以土德黄,故为拓跋氏。万物之元也,宜改姓为元。诸功臣旧族……皆改之。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归纳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两项内容及这一事件的结果(不能照抄材料)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这一历史事件有何作用?

(3)从这两个历史事件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李白

D. 苏轼

 

查看答案

关于秦汉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的著作

C. 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D. 华佗制成“麻沸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