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材料二:列强入室,赤县刀俎;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材料三: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

(3)根据材料三,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再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

 

 

(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2)割让香港岛、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3)国家的主权的不断丧失。火烧圆明园;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增开商埠,中国殖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解析】 (1)根据材料一 “1840年,入侵的炮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爆发。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2)根据《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可以说明“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3)根据材料三“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中国的主权、领土的不断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属于鲁迅成就的是

A. 《女神》

B. 《子夜》

C. 《狂人日记》

D. 《家》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而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多少年殖民统治的结束

A. 30年

B. 35年

C. 45年

D. 50年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过去的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 发动了辛亥革命

B. 创办了黄埔军校

C. 领导了北伐战争

D. 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查看答案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A. 瑞金

B. 遵义

C. 会宁

D. 吴起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