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列强的铁蹄下遭受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了艰难的...

中国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列强的铁蹄下遭受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了艰难的复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材料二: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四: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阳铁厂”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指的是颁布哪部法律文件?是哪个历史事件的重要成果?这部法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革命党人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的原因是什么?袁世凯死后中国社会陷入什么局面?

(4)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取得什么重要成果?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法律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政治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原因:袁世凯称帝或袁世凯复辟帝制;局面:军阀割据局面或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4)战争: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北洋政府;最重要因素:国共合作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死去以后,中国社会陷入了军阀割据局面或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4)依据图片信息“广州、吴佩孚、张作霖”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北伐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政府。北伐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B. 科举制度废除——京师大学堂

C. 抗日救亡——《阿Q正传》

D. 维新变法——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呼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

B. 产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 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 得到外国的资金和技术的大力支持

 

查看答案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

A. 转战陕北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听了高兴”是因为毛泽东要来重庆

A. 签订国共合作宣言

B. 商议推翻北洋政府

C. 解决西安事变

D. 进行和平谈判

 

查看答案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以上内容出自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