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以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 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D 【解析】分析题干的“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以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其中的“允许私人企业参与”与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一致,这反映出当时苏联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D符合题意;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与题干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赫鲁晓夫的改革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查看答案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1936年新宪法

D. 农业集体化

 

查看答案

11月7日晚,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除冬宫以外的重要据点,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向冬宫进攻的信号,起义部队于次日凌晨攻占冬宫。以上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1917年    B. 1918年    C. 1919年    D. 1921年

 

查看答案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 亚历山大东征

B. 美国独立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