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大战历时4年多”“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故①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②项不正确;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但科技应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一战中飞机、毒气等的使用直接导致战争死亡人数的增多,故③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分析可知,战争危害巨大,故④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 亚历山大东征

B. 美国独立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此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场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此战役是

A. 雅克萨之战

B. 萨拉托加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太平洋战争

 

查看答案

在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A. 三国同盟的成立

B.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战役

 

查看答案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三国同盟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轴心国集团形成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了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C. 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