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以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有关他们的行动和思想...

历史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以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有关他们的行动和思想的痕迹。对我们学习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收集史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材料一中的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诗歌歌颂了他的哪一伟大历史功绩?

材料二:“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干藏有《诗》《书》败家语者,皆诣守慰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贪于权势等”460各儒生方士在咸阳被坑杀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你谈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整理史料)

自古以来人们对秦始皇评说不一。为了学会正确评价秦始皇,八(1)班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史料。整理如下:

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②实行陶片放逐法③制定车裂等十多种死刑

④中央设置公民大会和元老院⑤建立了秦朝行政体系……

(论从史出)

(3)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支持这一观点?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相关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至少两个方面)

(4)结合上述,请你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1)①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2)“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一方面有利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另一方面焚书坑儒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3)A组:①③ B组: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4)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全面评价;应该史论结合,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社会进步有无贡献。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指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开创了历史新局面,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由材料二“非秦纪皆烧之”“460个儒生方士在咸阳被坑杀”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莫大的损失。但确实有利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如制定车裂等十多种死刑。故材料中①③能支持他是暴君这一观点。秦始皇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是历史的进步;他还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他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国家统一,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所以可以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4)根据历史知识可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梳理出历史人物各方面的有关史实,然后对史实加以归类,再从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中,作出综合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理有据、要抓主要方面、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要坚持辩证的方法,要坚持两点论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材料一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管仲相桓公”这件事对当时争霸格局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过一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2)材料二中青年毛泽东评价的“变法”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对该国当时及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隋唐的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请你写出这次改革中经济上的主要内容。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上述三次变革对我国国家建设有何借鉴之处?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典故中属于不秦末农民起义时的有

A. 揭竿而起

B. 约法三章

C. 三过家门而不入

D. 破釜沉舟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道教

②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一带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拯救自己脱离苦海

③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

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于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    )

A. 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B.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 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 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查看答案

结合下边图片和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部法律信息一:在公元前5世纪颁布;信息二:是该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信息三:刻在十二块铜板上;信息四:是该国法律的渊源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秦律

D. 罗马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