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建立这一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授封者不用履行任何义务,无偿享受特权

C. 这一制度下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等级制度

D. 这一制度为以后的诸侯争霸局面埋下了隐患

 

B 【解析】 根据题干“(武王)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但是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因此B项说法错误,所以B项符合题意;建立分封制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A项说法正确,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层次分明的等级制度,因此C项说法正确,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后来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周王室衰微,逐渐出现诸侯争霸局面,因此D项说法正确,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传说体现禅让制度的是

A. 嫘祖教人纺织    B. 黄帝建宫室    C. 尧让位于舜    D. 禹传位于启

 

查看答案

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①炎帝          

②黄帝         

③蚩尤        

④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历史课上刘老师在介绍我国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以下两幅图片。据此推断,刘老师引领同学们探究的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查看答案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生产技术因素、政策因素、劳动力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等。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探究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大变动的时期。成书于春秋时期齐国的《考工记》一书,自被汉代人发掘出来,并被加入《周礼》后,一直受到世人推崇,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1)《考工记》的出现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哪一因素?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导致政治上哪一制度逐渐瓦解?

(魏晋南北朝)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3)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4)江南地区的开发为后来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5)通过以上探究,请你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某改革内容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他的这次改革开始的时间和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除了材料二中所列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至少列举两项)

(3)材料一的变法使当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的改革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会支持变法?请说明理由。

(5)两则材料所述的变法改革都取得了成功,请分析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