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

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应是(  )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梁启超    D. 关天培

 

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项符合题意;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A项不合题意;1895年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北京参加科举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C项不合题意;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共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2分)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2分)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中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分)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中国人不准居住。”

(1)请根据所学内容,指出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一条约?

(2)上述每个条约都分别源于一次灾难性的战争,请指出这三次战争的名称。

(3)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述上述三个条约分别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4)面对列强入侵,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至少2位民族英雄的名字。但上述抗争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失败,请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抗战时期,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洪流中。民族企业家、科学家、文化教育界、画家、音乐家、海外华侨等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抗日,为抗日战争胜利而共同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图三两次战役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音乐家、画家各举一代表人物。

(4)请根据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下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现在不少人受长征精神的鼓舞,重走长征路。小红同学利用暑假参加该项活动,并在回校后作了报告。她首先从(        )出发开始长征,由于时间有限,接着她重点考察了(                      )会址,三军会师地点(                   )。

(2)材料二诗歌的作者是谁?______________ 诗中“红军”为何要“远征”?_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两项)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晚清的读书人,1906年你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

A. 阅读《申报》    B. 参加科举考试

C. 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D. 看《定军山》电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