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材料二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材料三 

(1)材料一“巴黎和会”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哪一个国家提供了条件?

(2)材料一“美苏两极格局”是“冷战”政策实施的产物,这一政策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这一格局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关?

(3)结合材料二概括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一谈我国应该怎样做?

 

(1)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中国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苏联解体;雅尔塔会议 (3)政治多极化 (4)经济全球化;开放性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是“巴黎和会”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内容;“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又恢复得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有关。 (3)结合材料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政治多极化。 (4)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全球化;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往来,制定防范的风险的有效策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发挥在国际上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注重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102.25亿战前卢布。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

——《苏维埃经济的发展》

(1)1925年谷物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它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对当时苏俄的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第7期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农产品价格?有何特点?

材料三  三年“自然灾害”的档案资料显示:1959年全国17个省级地区,有522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有95.8万人;1960年,全国28个省级地区,有1155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72万人;1961年,全国各省市有1327万人因饥俄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11.7万人;……

——香港《争鸣》杂志

(3)材料三表明1959年至1961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不断上升,除了三年“自然灾害”外,还与当时的什么事件有关?有何教训?

材料四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粮票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措施?材料中“一个时代的结束”是指什么时代?

(5)综上所述,请你谈谈粮食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史记》商鞅语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组诗第三

材料三  世界主要大国位置图,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明治政府决心进行改革,C国(见上图)专门派人远赴欧美。经过考察学习后,明治政府积极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材料五  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群情激动,他们给光绪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关系?

(2)材料三中的欧洲A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了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道路,该国是哪个国家?结合材料三、四指出B、C两国又分别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3)材料五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个条约?此“条约签定”和材料四中国家发动的哪一场战争有关?

(4)材料五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个派别?这个派别的诉求最后结果怎样?

(5)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某条约规定:“决心实行一项包括最终构建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这种政策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御,从而增强欧洲的同一性和独立性,以便促进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安全及进步…”由此可以推断与该条约有关的组织是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欧洲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下图是日本国力发展图,对此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 ①时期日本开始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后国力逐渐上升

B. ②时期的经济危机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C. ③时期国力上升是因为二战时期日本对外侵略

D. ④时期日本实施“贸易立国”等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查看答案

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环境,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珍珠港事件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