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教育的变革,是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

教育的变革,是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指出文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实施后,选拔官员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2)顾炎武为什么会这样评价这一制度?

材料三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冰饮室合集》

(3)为“开中国之新世界”,材料中的“先生”与梁启超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具体“于教育”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一主张的是谁?

 

(1)科举制;依据:分科考试选拔官吏(或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败坏了人才,严重危害社会的发展。 (3)运动: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措施:废除八股文(或创办新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 (4)胡适。 【解析】 (1)依据材料所给关键信息:“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据此可回答第一问制度”是科举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只有高门权贵子弟才能做官,出身低微有才学的人却不能做官的现象,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依据材料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由此可知顾炎武评价的是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反映了八股取士的弊端。结合课本所学,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参加科考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严重阻碍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3)依据材料三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可以知道,康有为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发展教育。结合课本所学,康有为和梁启超为“开中国之新世界”进行了戊戌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措施是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中的八股文。(4)依据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反对艰涩、陈腐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该组织建立后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

A. 推动成员国开放市场    B. 制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C. 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D. 促进成员国公平贸易

 

查看答案

欧盟成立后各成员国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指的是

A. 只使用一种货币——欧元    B. 外交政策协调一致

C. 建设统一的欧洲内部市场    D. 只使用一种语言——英语

 

查看答案

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新政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    B. 新政使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C. 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D. 经济危机被根除,新政目的得以实现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 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 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 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查看答案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美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

国两制”的格局,其“两制”是指

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②南方封建经济

③北方奴隶经济          ④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