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谁?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2)最能体现他的思想观点的寓言故事是(   )

A.守株待兔  B.塞翁失马  C.刻舟求剑  D.愚公移山

(3)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1)老子 春秋 《道德经》 (2)B (3)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4)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依据图一信息可知,图一是老子,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生活在我国的春秋时期。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体现了道家的思想观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3)第一问,依据材料二和图二信息“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则人民都将来归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来感化人民。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提出“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所以,孔子以德治国的主张是儒家思想“仁”的学说的具体体现。 (4)依据材料三信息“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在教育上的功绩主要有: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他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至今为人所称颂和沿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2)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3)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4)材料三:①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②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③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说出两点。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 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

C. 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D.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查看答案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 各学派相互辩论

D. 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查看答案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是

A. 刘邦起义    B. 项羽起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楚汉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