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1)材料一反映了50年代初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这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基础,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二中“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出现了一些失误,请试举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两点)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至少两点)

 

(1)工业快速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2)大跃进;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变化: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主要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50年代初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工业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出现了一些失误,如大跃进;因为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把这一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多少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2)材料一中第二种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改变土地所有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3)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4)上图中的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材料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5)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四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查看答案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查看答案

读下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8.9%)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改革开放的实施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文化大革命结束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14个沿海城市

②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设置上海浦东新区

④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