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500年前后,世界史是一个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世界步入近代。由此阅读下...

1500年前后,世界史是一个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世界步入近代。由此阅读下列材料,依据问题作答。

材料一  从 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一个被称为“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大发现”的时代。

(1)据材料一,“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分别指什么事件?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是欧洲某国的文艺作品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

(2)材料二中图一的两件作品集中体现了的什么样的核心思潮?图一的思潮与图二的思想之间有关系吗?

材料三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于欧洲的现代化很重要。因为商贸的交流,文化思想的碰撞成为了可能,典型的例子就是形成了大学,愈发促进了人口流动和思想交流,对于启蒙运动起到很大的作用。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使得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后来成了文艺复兴的摇篮。

(3)据材料三说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条件有哪些?举出两条。

材料四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杀死。最后,剩余的10多名船员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4)根据材料四,概括麦哲伦船队的重要贡献。

材料五 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材料五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有何共同特质?它的出现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之间有什么联系?

(6)综合以上材料,总结14-17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2)人文主义 有 (3)城市的兴起 大学的兴起等 (4)完成了环球航行等 (5)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奠定了经济基础等 (6)步入近代化(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因此“人的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世界的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图一可知,第一幅图片是但丁的《神曲》、第二幅图片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两件作品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因此都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第二小问,图一的思潮是人文主义,图二苏格拉底“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等名言中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因此两者有关系。 (3)根据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使得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可得,文艺复兴兴起的条件是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根据材料三“因为商贸的交流,文化思想的碰撞成为了可能,典型的例子就是形成了大学,愈发促进了人口流动和思想交流”可得,文艺复兴兴起的条件是大学的兴起。 (4)根据材料四“从西班牙出发”、“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亚洲,经过三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天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回到欧洲。因此麦哲伦船队的重要贡献是完成了环球航行。 (5)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五“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手工工场中,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在租地农场中,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因此可知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共同特质是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的出现为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奠定了经济基础。 (6)根据上述材料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等等可知,14——17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历史步入近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根据世界古文明的法制发展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的黑色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石柱上端体现的法制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  见图中黑色石柱上的文字,正文共282条,刻在圆柱上共52栏4000行,约8000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从材料二中可以知道刻画《汉谟拉比法典》的文字是什么?有何历史价值?

材料三  汉谟拉比去世后,其法典不仅没有被遗忘,而且被广泛传抄。迄今为止,《汉谟拉比法典》的抄本已达到53个,以后犹太律法中的血亲复仇和同态复仇等刑罚很可能就是受到《汉穆拉比法典》的影响。《汉谟拉比法典》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国家继续适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世纪天主教教会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则便渊源于该法典。

(3)从材料三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材料四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材料四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律有何历史地位?

材料五  拜占庭的法律属于罗马法系统。罗马法的完善是在查士丁尼一世时期。他登基后的第二年,便委托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整理、编纂帝国的法律大全,他在世时,共完成四部法律汇编。他保留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法律规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调节提供了法律手段。对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定起到了蓝本作用。

(5)材料五中所说的“罗马法系统”,举出其中的两部相关法典。

(6)“在早期罗马社会,罗马法规定,偶尔但必须的商品流转时,证人必须到场,并且以严格而繁琐的程序来体现交易双方的意愿。这样交易的一方想赖账时,另一方可诉至法院,并且带证人出庭。”下面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在后面括号里画“正确”,错误的画“错误”

①罗马法的规定保证了商品交易的公平公正(      )     

②罗马法的规定保证了商品交易的效率及安全(       )

③罗马法促进商品交易的方式模式单一 (     )          

④罗马法促进商品交易的品种内容一致(     )

(7)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查理·马特改革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波罗行纪》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廷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

A. 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B. 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 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D.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其最重要、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国家权利取代贵族特权

C. 公民取代臣民    D. 科学技术取代迷信愚昧

 

查看答案

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

A.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从封闭走向开放

C.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D. 从分散走向整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