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结果?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谁?文中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

(4)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反映商鞅要变法改革的思想。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A→儒家;B→墨家;C→法家。儒家思想影响最深远。 (4)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相桓公”,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卫鞅”指商鞅;文中反映了商鞅要变法改革的思想。这次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根据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主张‘仁政’代表儒家学派的观点;B主张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代表墨家学派的观点;C主张以法治国,代表法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哪位水利专家的赞扬?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查看答案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强化大一统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      )

A. 实行盐铁官营    B. 分封异姓诸侯王以牵制

C. 推行郡县制    D. 实施推恩令

 

查看答案

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