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继承、吸收、文化,是中华文明民族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古代文明光...

继承、吸收、文化,是中华文明民族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古代文明光耀世界)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兼爱”“非攻”等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1)材料一中的思想产生于中国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影最大的思想家。分析这一时期出现思想活跃的原因。

(仁人志土上下求索)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公车上书”,从向欧美学习到以俄国为师。经过不断的选择,最后找到了一条自已的道路。

(2)根据科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进中国人吸收了哪些西方先进文化?

(文化创新民族复兴)

材料三;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38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8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十年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8年的春天,雄安新区正在崛起,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先进文化指导下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文化的吸收和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经济发展,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群雄并立。 (2)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 (3)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国情有机结合,形成切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仁者爱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兼爱”“非攻”等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各家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活跃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群雄并立。 (2)根据材料二中“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公车上书,从向欧美学习到以俄国为师”结合所学可知,先进中国人吸收了西方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等西方先进文化。 (3)据材料三“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材料四中“38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8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十年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8年的春天,雄安新区正在崛起,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可知,在先进文化指导下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结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文化的吸收和发展方面的特点是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国情有机结合,形成切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使图示完整。图示说明当时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2)根据图1,说出分封制的内容。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3)观察图2,说出位于最顶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什么人。根据图示总结,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4)根据材料三,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这对后世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称霸的原因有哪些?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顺应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题文)炎帝是对人类文明有着杰出贡献的著名部落首领,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教民垦种    B. 学会煮盐    C. 教民通商交换    D. 制造船只

 

查看答案

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该工程建于

A. 春秋秦国

B. 春秋楚国

C. 战国秦国

D. 秦朝

 

查看答案

(题文)假如再现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情景,将不会出现的情景是(    )

A. 种植水稻    B. 骨耜耕地

C. 住半地穴式房子    D. 用陶器装粮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