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的具体时间?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3)为改变材料三中“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1)分封制;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3)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巩固和维护统治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所以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2)根据材料二“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富国强兵是商鞅变法的目的;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在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改变材料三中“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郡县制的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认为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巩固和维护统治,加强自己的皇权和对地方的控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资治通鉴》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中的“教民耕战”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三,“魏主”指的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4)对于以上改革,有人认为“商君遭车裂而亡,秦朝二世而灭,鲜卑族汉化”。所以,这些改革都是失败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如果不认同,请你写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史意义在于

A. 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

B. 密切了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 设置了西域都护

D. 控制了西域各族

 

查看答案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

A. 八王之乱    B. 祖逖北伐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查看答案

(题文)“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 曹操

B. 王导

C. 祖逖

D. 王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