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读图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读图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材料二  如下图 (战国形势图)。

材料三  如下图(都江堰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指的是哪一个,建立者是谁?

(2)写出夏、商两朝的亡国暴君。

(3)写出商朝和周朝的开国明君各是谁?

(4)写出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至少三个)

(5)写出战国七雄中A、B、C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并回答赵、魏、韩三国是由春秋时期哪个国家分裂形成的。

(6)分析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7)材料三所示的都江堰修建于何时?位于哪一流域之上?是由谁负责修筑?

 

(1)夏朝,建立者是禹。 (2)夏桀和商纣王。 (3)商汤和周武王。 (4)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5)A齐,B楚,C秦。晋国。 (6)①促进国家统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②促进民族融合: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7)战国时期,岷江,李冰。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2)依据课本所学,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生活腐朽、昏庸,残酷压迫人民;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强迫百姓服劳役,以至民生困苦,怨声载道。 (3)依据课本所学,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夏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建立商朝,成为商的开明君主;周武王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成为西周的开国君主。 (4)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大的诸侯国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另一种说法中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被成为“春秋五霸”。 (5)依据课本所学,齐国地处东边,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盐之利,是其春秋时期成为首霸的原因之一.秦国地处西边,在战国初年相对比较落后.用口诀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对照图中的方位,可以填出A齐国,B楚国,C秦国;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春秋时期的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6)依据课本所学,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国家统一;在争霸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同样连年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7)依据课本所学,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君死,秦法未败”,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变法()

A. 适应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 受大地主大商人支持

C. 适应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 适应了称霸斗争的需要

 

查看答案

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 多生产粮食布帛

B. 去经商发财从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 当兵建立军功

D. 大力垦荒从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大运河    B. 都江堰    C. 灵渠    D. 郑国渠

 

查看答案

某导游在山东曲阜名为“杏坛”的景点旁介绍:“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一名游客立刻想到了此人的政治主张(  )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 “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D.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走向统一    B. 战争频繁    C. 诸侯争霸    D. 王室衰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