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

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1)据材料一,“一化”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据材料二、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意义: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作用:为粉碎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3)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所以,“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依据材料二信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和材料三信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工业化使苏联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为苏联在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3)依据材料二信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和材料四“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可知,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是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点是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

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一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06日08版)

1)观察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怎样的社会信息?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材料二……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摘自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也为都江堰写一个简要评价(不得照抄原文)。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三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3)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并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查看答案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并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领域

A. 计算机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

D. 原子能

 

查看答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 多极化趋势加强

B. 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查看答案

条约规定:“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该条约中的“联盟”是

A. 三国同盟

B.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 欧洲联盟

D. 亚太经合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