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强化...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强化的过程,明清专制强化时期西方开始了近代化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四:“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其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明朝朱元璋为求“稳定”所推行的措施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清朝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简要概述该政治制度的主要发展历程及措施。

 

(1)①中央集权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 (2)①推恩令。②削弱了封国(地方)势力,解决了其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 (3)①废除丞相制度,事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 (4)①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乾隆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②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正式建立:秦朝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加强:西汉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察举制。完善:隋唐采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顶峰:明清时期。明朝废丞相、设六部、设厂卫、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设郡守、县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地方推行郡县制;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沿袭隋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2)第一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推恩令的颁布,削弱了封国势力,解决了其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 (3)第一问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相权和皇权此消彼长,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朝中央集权制正式建立,秦朝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西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加强,西汉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察举制;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得到完善,隋唐采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明朝废丞相、设六部、设厂卫、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诸葛亮(三国)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刘禹锡(唐)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

周怡(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张英(清)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尔。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二:晚清家训节选:

李鸿章在给子女的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张之洞在《诫子书》中说:“方今国事烦扰,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汝今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促使其形成的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家训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能给人生带来幸福,而教育是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完美人生的重要途径。当时的人们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幸福、快乐、智慧、情感,而不应该成为伪善宗教的殉道者。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封建君主专制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仍然不断遭到侵犯与剥夺。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1)补充材料一中省略号处内容;指出材料二所反映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材料四中“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指什么?列举在此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下的政治革命两例。

(3)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五联系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4)浅谈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题文)请列举出我国古代曾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查看答案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提出并践行“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伟大人民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确定的奠基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 《清明上河图》    B. 《女史箴图》    C. 《步辇图》    D. 《送子天王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