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究与实践 (感知历史 提取信息) 小明同学在学了“巴黎和会”后,画了下边的漫画...

探究与实践

(感知历史  提取信息)

小明同学在学了“巴黎和会”后,画了下边的漫画。

(1)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   

(2)(收集整理  积累知识)

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么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明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

1919年5月4日下午,3 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深入探究  获得认识)

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李长春说:“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根据材料,说说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   

(4)(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为弘扬五四精神,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征集题为“我的青春宣言”的誓词。请你积极参与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段誓词。(40字左右)

 

(1)巴黎和会上通过《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由日本继承。 (2)青年学生;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主力由工人代替了学生。 (3)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根据材料概括,意思相近即可) (4)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积极向上,语言精练即可。例如: 【解析】 试题第(1)问,第(2)问,材料中“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无视中国主权,把中国的领土从德国手里转给日本,中国人民愤怒了,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其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北京的青年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表现出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 第(4)问,青春是一首诗,隽永的字句里流露出理想的渴望。青春是一幅画,斑斓的色彩中描绘着未来的理想。青春是一支歌,律动的节拍间跳动着时代的音符,人人都拥有青春,有人将有,那是希望,有人曾有,那是怀念,有人正拥有青春,那是财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材料中的口号出自哪次运动? 发生在哪一年?   

(2)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最能体现这次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4)从这两则材料你看到中国人民的哪些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传单)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1)上述传单和口号出现在哪次事件中?该事件爆发于何时何地?(3)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该事件的斗争目标是谁?(2)

(3)这次事件结果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5)

 

查看答案

(题文)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装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

A. 北京    B. 长沙    C. 上海    D. 广州

 

查看答案

(题文)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有直接关系的是(   

A. 五四运动      B. 南昌起义       C. 辛亥革命     D. 红军长征

 

查看答案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中华民国成立

C.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