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1)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2)科举考试变为八股取士。 (3)科举制到明清时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解析】 试题(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重视人才的选拔,对文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通常进士及第得到的官职比较好。这说明了宋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2)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试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考试形式,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无法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明朝的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导致许多读书人为了考中,只顾埋头读书,苦研八股,不讲实际学问。说明科举制到明清时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在(元朝)政府机构中,汉人和南人不得掌握实权。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和赔“烧埋银”;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灭族。此外还规定,汉人、南人不得习武打猎、集会,甚至夜间点灯以及养狗、养鹊都受限制。

不过事实上,早期投靠蒙古族的汉族官僚、地主,同样享有多种特权;蒙古族的下层人民也有不少破产流亡,沦为奴婢。

——选自教材

请回答:

(1)汉人和南人分别指什么人?在元朝属于第几等级?最高一级是什么人?

(2)以上材料说明元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3)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为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一: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拿它来当饭吃……

——鲁迅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分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2)这三项伟大的发明是经过哪条中西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被用来搞封建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历史是一条河,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岁月沧桑,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世界风云变化。

材料一: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在17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中,唐朝达到了顶峰,然而到了清朝时期,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从而逐渐与世界的发展脱轨。

材料二: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欧洲的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使得欧洲在1914年前的一百多年里,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

——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请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文化交往的情况并简要说明唐文化对外影响力的主要表现?分析清朝出现与世界脱轨的原因。

(2)材料二所提“欧洲的三大革命”是指哪三大革命?其共同作用如何?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 设置特务机构    B. 设立军机处    C. 实行八股取士    D. 制造文字狱

 

查看答案

小清总结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几点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

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

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

中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来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