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 图①反映...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 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 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 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 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 【解析】试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①司母戊鼎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图②中罗盘针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图③交子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图④中的著作《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B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C解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刺史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他们为抗击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朝代

人物

事迹

明朝

戚继光

肃清东南沿海倭患

清朝

郑成功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

康熙皇帝

亲征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者

 

 

A.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查看答案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     )

A. 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 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C. 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 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查看答案

可以通过下图所示内容可以了解到 (    )

A. 促进了北魏统一北方

B. 消除了北方各民族的矛盾

C. 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

D. 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汉化

 

查看答案

2018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适逢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也是《周口店记忆》新书出版发行之日。《周口店记忆》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

A. 会使用火    B. 依靠采集生活

C.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D. 会制造石器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