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一胡曾《咏史诗.沛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皮日休《汴河怀古》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图中B点)为中心,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北):          

C(南):          

(2)根据材料一的图片,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3)阅读材料二回答,胡曾和皮日休对大运河的态度不同,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1)北:涿郡;南:余杭。 (2)由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3)同意皮日休的观点:胡曾的只看到了大运河的消极影响,较为片面;皮日休既看到了大运河的消极影响,也看到了大运河的积极影响,较为全面。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公元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A是涿郡;B是洛阳;C是余杭。 (2)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一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由此可知图片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3)依据材料二胡曾的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其大致意思是千里长河的开凿,导致隋亡的波浪而来。反映了胡曾大运河的开凿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开凿大运河持否定态度;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强调了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次两句强调了大运河的开凿的作用可以跟禹相提并论。由此可见皮日休看到了大运河开凿的两面性,他的评价较为全面,客观。既看到了大运河加重人民负担的弊端,也看到大运河沟通南北的巨大作用,因此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文中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A. 宋高祖赵构    B. 宋太祖赵匡胤

C. 宋真宗赵构    D. 宋真宗赵匡胤

 

查看答案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蕨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查看答案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与哪一次农民起义有关(  )

A. 大泽乡起义    B. 楚汉之争    C. 黄巢起义    D. 黄巾起义

 

查看答案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