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东北部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强烈地震,导致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东北部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强烈地震,导致福乌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与核泄漏事故,由此引发了核辐射对人类危害的热议。专家认为: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并且不以某个特别器官为靶标。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的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个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以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在最初难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天之周之内,又有断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甚至可能导致致命的内脏器官损害。

请回答:

(1)你对日本核泄漏导致的危机有何认识?

(2)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材料二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氧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四美国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前提是这些国家必须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3)我国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我国在研制原子弹而研制成功后为什么向世界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

(5)结合材料三、四,请你谈谈中美在核政策上有什么区别。

 

(1)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2)原因: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平,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发展,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工作等等。 (4)我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研制核武器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侵略。 (5)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美国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不使用核武器。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在接受辐射的几个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以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在最初难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天之周之内,又有断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可知,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2)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平,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我国也要研制原子弹; (3)开放性题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发展,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工作等; (4)依据材料信息:“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可知,我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研制核武器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侵略。 (5)依据材料信息:“美国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前提是这些国家必须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可知,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美国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不使用核武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就在新中国研制原子弹进入关键时期,中苏两党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引起了两国关系的破裂。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合作发展核武器的协定。并于次年8月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停止供应设备材料,给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核弹研究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困难。此时,我国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几亿人连饭都吃不饱,苏联人又卡我们的脖子,耗资巨大的尖端武器研制还搞不搞?国际上有人幸实乐祸地断言“中国20年也搞不成原子弹”。在我们内部,也有人认为研制原子弹困难太大,花钱太多,主张应集中力量发展飞机和其他常规武器。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模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毛泽东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会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回答,从1959年开始,我国自行研制原子弹面临哪些困难?

(2)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打算用几年时间研制出原子弹?结果从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开始计算,多少年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出来了?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研制成功?

(3)1964年,我国原子弹试验成功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你正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这种教育属于

A. 高等教育

B. 特色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基础教育

 

查看答案

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始于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

A. 制定“八六三计划”    B. 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 实施“五个一工程”    D.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

 

查看答案

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