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

“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建立了经济基础。““此项工程“应是(  )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赵州桥     D. 长城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隋炀帝时期的工程,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是605年隋炀帝主持开凿的,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不符合题意;选项C赵州桥是隋朝李春主持修建的,不符合题意;选项D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用于隋朝的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

A. 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B.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 隋文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强盛    D. 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

 

查看答案

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

A. 王莽    B. 杨坚    C. 杨广    D. 李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国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教材

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材料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摘自《十八大报告》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变法最能反映“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的措施是什么?其变法为战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什么?这种比较好的思路“好”在何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4)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立的会议是哪一次?我国改革从哪里开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请回答:

(1)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马克思曾评价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其中,指南针发明于何时?它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2)新文化运动是用西方文化改造国民性的运动,它前期宣传的内容是什么?在后期,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3)对外开放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主动接纳。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其意义堪比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回眸历史,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于哪一年?下表的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深圳市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表

 

年份

指标

1979年

2012年

常住人口

31.41万

1054.74万

生产总值

1.96亿元

12950亿元

职工年平均工资

769元

59010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1)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农村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城市改革从1985年开始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请你说出一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3)举出一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举出身边的例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