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提起“十二五”规划,不禁想到“一五”计划。……仅仅三年,国民经...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提起“十二五”规划,不禁想到“一五”计划。……仅仅三年,国民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在进一步建设的探索中,执行“一边倒”政策的中国共产党,很快学习了苏联模式——“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其中工业的投资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

材料二到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其他方面也有重大发展。

(1)依据材料一归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3)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提到的“其他方面也有重大发展”的主要表现。

 

(1)学习苏联的模式;重点发展工业。 (2)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苏联的援助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很快学习了苏联模式——“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可以归纳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苏联的模式;重点发展工业。 (2)依据材料一的“在进一步建设的探索中,执行‘一边倒’政策的中国共产党,很快学习了苏联模式——‘五年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和苏联的援助都是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的“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美援朝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 发动了“大跃进”

 

查看答案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B.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 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查看答案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 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 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 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 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查看答案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