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和平和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

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和平和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50

15—20

10

1870

32

10

13

23

1896~1900

20

7

17

30

 

材料三:20世纪初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如坦克、毒气弹……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

(2)观察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用材料中的句子回答这次大灾难爆发的原因。有一场发生在法国著名要塞的战役,伤亡达到七十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这场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简要说明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何作用?

(6)通过上述材料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

 

(1)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2)英法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美德后来居上,美国反超英国,比重居世界第一。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走在领先地位。 (3)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战役:凡尔登战役 (4)积极: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消极:把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惨烈、破坏性更大。 (5)作用: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6)感悟: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③应该把科技用于发展经济造福人类,而不能用于战争。④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⑤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0—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迅速发展,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所以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2)依据材料二表格信息“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可知,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从(1820年-1900年),英法两国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美德后来居上,美国反超英国,比重居世界第一。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是后起之秀,大胆革新采用新技术,英法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两国靠剥削殖民地过日子,不愿采用新技术,更新技术设备,所以美国、德国走在领先地位。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20世纪初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灾难是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达到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可知,反映的是科技的积极作用;材料三反映的是科技的消极作用。由此可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把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惨烈、破坏性更大。 (5)依据材料四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在21世纪提出的同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起到了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作用。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答本题要结合科技的两面性来回答。比如: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将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应该把科技用于发展经济造福人类,应而不能用于战争。④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⑤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日本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唯一一个东方国家,确实令世界为之震惊,也着实值得世人认真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改革前

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日本同西方世界的联系。到17世纪中叶,唯一保留的联系是与少数荷兰商人的接触……德川幕府领导人的目的是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

改革后

在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之后,日本开始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日本首先对朝鲜发动了扩张主义运动,然后在1895年打败了中国……

 

材料三:明治政府时期,岩仓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奔赴美国和欧洲。使节团成员有48人,随使节团出行的还有一支由近60人组成的留学生队伍……使节团先后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历时22个月。每到一国,团员们都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对该国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把搜集的信息和心得感受通过书信及时发回国内。其中使者木户孝允在书信中写到“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十年后之弊病,唯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后来根据他们的日记.书信和整理的资料,编辑并出版了《欧美回览实记》。

——《大国崛起》

材料四: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的口号下,分别开展了什么运动?后者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改革前后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材料中提到日本在1895年打败了中国,这个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治政府时期,到欧美学习的岩仓使节团之行有何特点?针对材料中木户孝允所说的情况,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有何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认为我们应该从日本的历史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1945年,美国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爱因斯坦发出这一感慨的直接原因是

A.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B.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C.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他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下列选项内容与伏尔泰相关的是

A. 提出社会契约学说    B. 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C. 创立三权分立学说    D. 提出人民主权说

 

查看答案

1888年出生的罗伯特在他27岁那一年,离开年轻的妻子和年仅一岁的儿子跟随英国军队和德国人作战,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他写道:“一颗重磅炸弹落在我前面不远处,爆炸的瞬间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过来,浑身是血,但似乎没有大碍,走在我前面的几个战士,没有一个活下来,威廉的胸口有一个大洞,血已经流尽了。康恩的两条腿从膝盖以下都不见了……”这段材料( )

A. 证明了英国参加一战的正义性    B. 印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

C. 反映了英国青年的舍身爱国精神    D. 反映出一战的帝国主义掠夺性质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证明他们观点的案例有

埃克斯家用上冰箱                         ②爱丽丝与鲍勃可以通过网络谈恋爱

梅卡西在飞机上俯瞰风景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