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 A. ...

下图是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

A. 1946    B. 1947

C. 1948    D. 1949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国纪年法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依据图片知识可知,刘成汉小学毕业的时间是民国38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所以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1949年。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新中国成立

 

查看答案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南昌起义    D. 西安事变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材料二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日本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岛屿。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中的图片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残迹?制造悲剧的两个凶手分别是?

(3)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的哪个条约?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的抗争,请写出其中的两位民族英雄。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情境分析:

情境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愿望?有何积极作用?为什么不能落实呢?

情境二: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破房子),虚有其表。”

(2)情景二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其失败的根源是什么?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何地位?

 

查看答案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正确与否

(1)18428月,英国清政府逼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本质意图。

 

(2)条约规定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此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3)1851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起义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但历经14年最终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

 

(4)《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反映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入为主。

 

(5)洋务派认为:“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若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真正认识到了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

 

(6)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

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反映的历史实质问题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