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

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集气瓶
A、根据试管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判断. B、根据量筒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判断. C、根据烧杯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判断. D、根据集气瓶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判断. 【解析】 A、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均可使用,可直接加热,所以正确. B、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不能加热,所以错误. C、烧杯一般用于配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均可使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所以错误. 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的气体,不能加热,所以错误.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洗洁精
B.果汁
C.蒸馏水
D.加碘食盐
查看答案
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查看答案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有关溶液的化学知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和水
B.汽油和水
C.蔗糖和水
D.食用油和洗涤剂
查看答案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熔化成蜡油
D.玉米酿制成酒精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
(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
(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______manfen5.com 满分网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______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______;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______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
(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______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