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某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春分日早晨,汕头市某学校学生小明站在...

下图为某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春分日早晨,汕头市某学校学生小明站在校园中央,若他想看到初升的太阳,应该仰望的一侧是:

A. 花坛那一侧的上空    B. 校门方向的上空

C. 教学楼那边的上空    D. 阅览室一侧的上空

2.阅览室与实验室的实地距离为100米,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     B. 1:200  000

C. 1:200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

 

1.A 2.C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站在校园中央面向校门,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花坛位于小明的东方,太阳从东方升起,那么小明应该仰望花坛那边的天空,故选A。 2.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厘米/100米=1:2000。故正确的事C。 点睛:该题考查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掌握比例尺计算方法和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示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读下图,回答问题。

(1)环球航行起止:西班牙位于A.________洲,该大洲西隔B.________洋与C.________洲相望,世界上唯一比该大洲面积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

(2)环球航行路线:1519年,从西班牙率先进入世界面积第____的大洋,然后绕过D.____洲南端进入E.________洋,1521年,到达F.________洲的菲律宾群岛,艰难渡过G.________洋,再绕过H.________洲南端的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

(3)环球航行的意义:___________。

(4)环球航行回顾: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的大洋是___,两次经过的大洋是____。

(5)环球航行模拟:你现在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球西行一周,请完成模拟航行路线。

模拟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________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________运河→________海→西班牙。

(6)H洲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F洲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

(7)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________方向;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____千米。

(2)D、E两处的地形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________河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____________,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2)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地球________形成了四季更替。

(3)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________上,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地球公转至图示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处,这一天的节气为北半球的________日。

(4)家住澳大利亚悉尼(151°E,33°S)的杰尼在上海留学,她发现上海正午物体影长方向与悉尼正午物体影长方向总是相反的。在春分、夏至和冬至(北半球)三天,悉尼正午大树影长如右图所示,下列排序与右图相符合的是________。

A.①夏至;②春分;③冬至 B.①冬至;②春分;③夏至

C.①春分;②夏至;③冬至 D.①春分;②冬至;③夏至

 

查看答案

读“地球的部分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描出0°经线,标出北极点的纬度。

(2)如果每两条经线的间隔是15°,那么A点的经度位置是__,B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

(3)如果一架飞机从D点一直往南飞,它能经过的地点应是B、C、E中的________。

(4)图中A~E五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

(5)图中A~E五点中最先迎来一天日出的是________,所在纬线最短的是________;当阳光直射B点时,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一些地形的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海是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造成的

B. 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造成的

C. 地中海处在非洲和欧洲板块之间

D.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之后亚洲将成为海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