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我国自然资源非常贫乏

C.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D.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

【答案】C

【解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是我国的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均占有量少,自然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选项ABD叙述错误,故本题选C。

型】选择题
束】
4

塑料袋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我国从200861日起正式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限塑令的颁布可以(  )。

增加塑料袋的使用 减少木材的使用量,保护森林资源 促使人们使用竹篮、布袋   等替代品 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有关“限塑令”的知识,然后从节能环保的角度,结合长度的估测知识去分析. 【解析】 “限塑令”的颁布,可以促使人们使用竹篮、布袋等替代品,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通过练习,树立学生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开发利用,不必节约和保护

B. 旱涝灾害等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致

C. 可再生资源要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永续利用

D. 非可再生资源,应加以保护,严禁使用

【答案】C

【解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永续利用;如果不合理利用,也可变为非可再生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旱涝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如夏季风反常;也有人为原因,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乱砍滥伐等。

型】选择题
束】
3

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我国自然资源非常贫乏

C.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D.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土地    B. 水泥    C. 森林    D. 水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自然资源是指资源在其自然条件下就有使用价值的资源,不需要加工,题目中水泥是经过加工的资源,故不是自然资源,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定义。

型】选择题
束】
2

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开发利用,不必节约和保护

B. 旱涝灾害等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致

C. 可再生资源要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永续利用

D. 非可再生资源,应加以保护,严禁使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土地    B. 水泥    C. 森林    D. 水能

 

查看答案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 )

A. 建筑物矮小    B. 聚落稀疏    C. 聚落密集    D. 聚落规模小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人口承载能力强,聚落密集,建筑物高大,聚落的规模大,故选C。

型】选择题
束】
42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是 ( )

①交通便利 ②土壤肥沃 ③地形崎岖 ④资源贫乏 ⑤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水源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形成聚落;高原、荒漠地区少或没有聚落分布,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相关知识,聚落与环境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重点识记。

型】选择题
束】
43

(题文)读某品牌汽车说明书,我们能感觉到当今世界(  )

A.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B. 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 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D. 金融危机促进经济走向分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解析】
从图中看出,一种品牌的汽车有多国参与,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和协作越来越显著,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经济与合作.

型】选择题
束】
44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虚线名称:① ________②_________。

(2) 根据五带的划分,A 处位于____ 带,位于____ (纬线)之间,____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南极大陆位于____ 带,有___ 现象,B 处位于___ 带,____ 分明。

【答案】(1)北回归线,南极圈 (2)热,南北回归线,有,南寒带,极昼极夜,

北温,四季

【解析】(1)读图可知:虚线①是北纬23.5°,北纬23.5°是北回归线,虚线②是南纬66.5°,是南极圈。

(2)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不一样,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带,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A为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纬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极大陆位于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现象,B 处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

型】解答
束】
45

2016年 2月 6日 3 时 57 分,我国台湾省高维市(120°,19′32"E.22° 37′29"N) 发生 6.7 级地震,能源深度 15千米,台湾本岛剥得晨度最大的地点是云林县草岭村,达 6

级。台南市是此次地震重灾区。高雄地震后,福建度门、福州、莆田、平潭等多地有强烈复感。读下图回答问题。

(1) 此次地震发生地高雄市位于____ (南/北)半球,______(高/中/低) 纬度。

(2) 地震发生时,地球正运行于左图中( )

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①之间

(3) 此时台湾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 。

(4)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台湾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______ 板块交界处。

【答案】(1)北,低 (2)D (3)昼短夜长 (4)太平洋

【解析】(1)读材料可知:高雄市的经纬度是120°,19′32"E.22° 37′29"N,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2)地震发生时的时间是2016年 2月 6日 3 时 57 分,时间在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2日)之间,读左图可知:④是冬至,①是春分,故地震发生时,地球正运行于左图中④与①之间,选D。

(3)地震发生时的时间是2016年 2月 6日 3 时 57 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此时台湾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

(4)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

型】解答
束】
46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D 点所在的山体部位是_______ 。

(2) ①线和②线所在地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__ 线,因为该处是____ (山脊、山谷)。

(3)图中(字母)_____ 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4) 图中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 米。

(5)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的风向是____ 风。

(6)据图判断 A、B 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 地,这是因为_______ 。

(7) 若此图比你尺为 1: 20000 甲山峰和乙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2 米,则两山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___ 。

【答案】(1)鞍部 (2)1,山谷 (3)C (4)170 (5)东南 (6)A,A 处

地,迎风坡,降水多 (7)40 千米

【解析】(1)读图可知:D的等高线特征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是鞍部

(2)读图可知:地的等高线特征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山谷是集水线,有可能发育河流;②地的等高线特征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山脊是分水岭,故线和线所在地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线,因为该处是山谷。

(3)C处的等高线特征是等高线重叠,是陡崖,适合攀岩。

(4)相对高度是指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故甲山(400米)和B(200米)的相对高度是320-150=170米。

(5)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的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读图可知:图中的风向是东南风。

(6)读图可知:图中的风向是东南风,A为迎风坡,降水多,B为背风坡,降水少,故

A、B 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A 处地,这是因为迎风坡,降水多

(7)比例尺=若此图比例尺为 1: 20000 甲山峰和乙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2 米, =则两山峰的实际距离为4 0千米

型】解答
束】
47

读“世界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_____ (东、西)半球。从图中可知,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 (东、西)半球、_______ (南、北)半球。

(2)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 州,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__ 。

(3)赤道横穿大陆的州有 A_____ 州和_______ C 州,中国位于 D_____ 州的东部。

(4)①_____ 运河沟通了____ 洋和 B 大洋,是_____ 州和 C大洲的界线.

【答案】(1)西,东,北 (2)亚,北冰洋 (3)非,南美,亚 (4)巴拿马,

太平,北美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主要的纬线穿过的大洲以及大洲分界线等相关知识,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需要识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主要的纬线穿过的大洲。

(1)读图可知:甲图表示的是西半球,乙图表示的是东半球。从图中可知,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2)读图可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平方千米,跨经度最广的洋是北冰洋,北冰洋也是纬度位置最高的洋。

(3)读图可知:赤道穿过的大洲A有非洲和C南美洲,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4)读图可知:①运河是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 B大西洋,是北美洲和 C 南美洲的界线。

型】解答
束】
48

读“A、B 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 月,B 地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_ 月。

(2)A、B 两地的气候资料可能在中国的是_____ 地。

(3)A、B 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______ 地。

(4)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简述 B 地的气候特点:夏季_____ ,冬季_____ 。

【答案】(1)1,8 (2)B (3)高温多雨,寒冷干燥

【解析】(1)读A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可知:A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判断A地位于南半球;读B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可知: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8月,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判断B地位于北半球。(2)读A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可知:A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判断A地位于南半球,读B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可知: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判断B地位于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故A、B 两地的气候资料可能在中国的是B 地。

(3)读“A、B 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可知:B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B地的降水较为集中。

(4)读B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可知: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判断B地位于北半球,该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型】解答
束】
49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②③④地区都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其中①位于_____ ,②位于______,这些地区位于_____ (南、北)半球。

(2)②所在的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 _____(高、低)的大洲,常出现的人口问题是______ 、______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因此需要采取___(控制、鼓励)生育的措施。

(3)人口稀少的原因常有:①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②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③气候过于湿润的雨林地区④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其中D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 ,B 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 (填数字).

(4)图中人口稠密地区也是人类的集中居住地即聚落,一般可将聚落分为_____ 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

 

查看答案

传统聚落的建设风格和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下列几种搭配中不能正确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

A. 西双版纳地区---四合院    B.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 陕北黄土 高原---窑洞    D. 内蒙古草原---蒙古包

【答案】A

【解析】关于以上四种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法中,西双版纳地区由于气候湿热,传统民居是竹楼;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当地的传统民居是冰屋;陕西的黄土高原由于气候较干旱,土层呈垂直结构,传统民居是窑洞;内蒙古草原以畜牧业为主,当地人们以游牧为生,传统民居是蒙古包,故选A。

型】选择题
束】
41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 )

A. 建筑物矮小    B. 聚落稀疏    C. 聚落密集    D. 聚落规模小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人口承载能力强,聚落密集,建筑物高大,聚落的规模大,故选C。

型】选择题
束】
42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是 ( )

①交通便利 ②土壤肥沃 ③地形崎岖 ④资源贫乏 ⑤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水源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形成聚落;高原、荒漠地区少或没有聚落分布,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相关知识,聚落与环境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重点识记。

型】选择题
束】
43

(题文)读某品牌汽车说明书,我们能感觉到当今世界(  )

A.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B. 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 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D. 金融危机促进经济走向分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解析】
从图中看出,一种品牌的汽车有多国参与,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和协作越来越显著,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经济与合作.

型】选择题
束】
44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虚线名称:① ________②_________。

(2) 根据五带的划分,A 处位于____ 带,位于____ (纬线)之间,____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南极大陆位于____ 带,有___ 现象,B 处位于___ 带,____ 分明。

【答案】(1)北回归线,南极圈 (2)热,南北回归线,有,南寒带,极昼极夜,

北温,四季

【解析】(1)读图可知:虚线①是北纬23.5°,北纬23.5°是北回归线,虚线②是南纬66.5°,是南极圈。

(2)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不一样,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带,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A为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纬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极大陆位于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现象,B 处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

型】解答
束】
45

2016年 2月 6日 3 时 57 分,我国台湾省高维市(120°,19′32"E.22° 37′29"N) 发生 6.7 级地震,能源深度 15千米,台湾本岛剥得晨度最大的地点是云林县草岭村,达 6

级。台南市是此次地震重灾区。高雄地震后,福建度门、福州、莆田、平潭等多地有强烈复感。读下图回答问题。

(1) 此次地震发生地高雄市位于____ (南/北)半球,______(高/中/低) 纬度。

(2) 地震发生时,地球正运行于左图中( )

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①之间

(3) 此时台湾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 。

(4)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台湾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______ 板块交界处。

【答案】(1)北,低 (2)D (3)昼短夜长 (4)太平洋

【解析】(1)读材料可知:高雄市的经纬度是120°,19′32"E.22° 37′29"N,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2)地震发生时的时间是2016年 2月 6日 3 时 57 分,时间在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2日)之间,读左图可知:④是冬至,①是春分,故地震发生时,地球正运行于左图中④与①之间,选D。

(3)地震发生时的时间是2016年 2月 6日 3 时 57 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此时台湾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

(4)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

型】解答
束】
46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D 点所在的山体部位是_______ 。

(2) ①线和②线所在地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__ 线,因为该处是____ (山脊、山谷)。

(3)图中(字母)_____ 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4) 图中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 米。

(5)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的风向是____ 风。

(6)据图判断 A、B 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 地,这是因为_______ 。

(7) 若此图比你尺为 1: 20000 甲山峰和乙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2 米,则两山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___ 。

【答案】(1)鞍部 (2)1,山谷 (3)C (4)170 (5)东南 (6)A,A 处

地,迎风坡,降水多 (7)40 千米

【解析】(1)读图可知:D的等高线特征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是鞍部

(2)读图可知:地的等高线特征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山谷是集水线,有可能发育河流;②地的等高线特征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山脊是分水岭,故线和线所在地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线,因为该处是山谷。

(3)C处的等高线特征是等高线重叠,是陡崖,适合攀岩。

(4)相对高度是指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故甲山(400米)和B(200米)的相对高度是320-150=170米。

(5)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的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读图可知:图中的风向是东南风。

(6)读图可知:图中的风向是东南风,A为迎风坡,降水多,B为背风坡,降水少,故

A、B 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A 处地,这是因为迎风坡,降水多

(7)比例尺=若此图比例尺为 1: 20000 甲山峰和乙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2 米, =则两山峰的实际距离为4 0千米

型】解答
束】
47

读“世界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_____ (东、西)半球。从图中可知,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 (东、西)半球、_______ (南、北)半球。

(2)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 州,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__ 。

(3)赤道横穿大陆的州有 A_____ 州和_______ C 州,中国位于 D_____ 州的东部。

(4)①_____ 运河沟通了____ 洋和 B 大洋,是_____ 州和 C大洲的界线.

【答案】(1)西,东,北 (2)亚,北冰洋 (3)非,南美,亚 (4)巴拿马,

太平,北美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主要的纬线穿过的大洲以及大洲分界线等相关知识,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需要识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主要的纬线穿过的大洲。

(1)读图可知:甲图表示的是西半球,乙图表示的是东半球。从图中可知,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2)读图可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平方千米,跨经度最广的洋是北冰洋,北冰洋也是纬度位置最高的洋。

(3)读图可知:赤道穿过的大洲A有非洲和C南美洲,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4)读图可知:①运河是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 B大西洋,是北美洲和 C 南美洲的界线。

型】解答
束】
48

读“A、B 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 月,B 地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_ 月。

(2)A、B 两地的气候资料可能在中国的是_____ 地。

(3)A、B 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______ 地。

(4)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简述 B 地的气候特点:夏季_____ ,冬季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